4月21日,《四川县域企业发展环境网络感知指数研究报告》正式对外发布,该报告由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、四川县域经济学会、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院、中国政府统计研究中心及清华 2861 项目组共同完成。
作为参与者,中国政府统计研究中心在此次研究中充分发挥专业优势,为探索四川县域经济发展新路径贡献重要力量。
本报告创新性地将“网络感知指数”应用于县域企业发展环境研究领域,聚焦四川省内全部 183 个县级行政单位,从企业投资活力、融资动力、竞争实力、经营支撑和市场空间这五大关键维度展开深入剖析,全面且动态地呈现了四川县域企业发展环境的现状与趋势。
报告成果显示,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网络感知指数呈正相关关系,在四川地区,成都平原经济区的区县网络感知指数表现亮眼,而少数民族聚居区及边远地区则相对滞后,暴露出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。基于此,报告提出诸多发展建议,包括推动跨区域协作、优化区域分工、完善交通体系等,旨在促进四川县域经济的协调共进。
“这是一次初步探索,希望能对四川县域经济发展有所助益,欢迎社会各界批评指正。”课题组负责人,杨奇才教授表示,尽管本研究已取得显著成果,但仍存在进一步优化的空间。由于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观性,一些变量如政务效率、生态价值等难以量化,同时网络感知数据存在一定偏差,这些因素都对研究的全面性和精准性提出了挑战。
统计学院院长、中国政府统计研究中心主任李勇教授认为,《报告》的发布不仅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,更通过“企业需求导向”的评估模式,推动“政府主导”向“市场感知”转型,为全国县域经济评估提供了可借鉴的“四川样本”。
此次研究是中国政府统计研究中心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,对传统统计研究方法的有力拓展与补充。通过参与报告编制,中心成功将统计专业优势与网络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合,为四川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数据支撑与决策参考,也为全国县域经济评估打造了可借鉴的范例。未来,中国政府统计研究中心将继续携手各方,持续优化评价指标与数据质量,进一步提升研究成果的科学性与实用性,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书写更为精彩的篇章。